廣安小學生英語補習班
,成都小學生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哪家好
戴氏教育小中高課外輔導培訓,專注文化課補習培訓30年,針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教導,從基礎上矯正學習能力,為以后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法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2.使學生體會生活里處處有數學,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主動參與的意識,體驗與同學合作的樂趣。教學過程課前談話:小朋友,你的家在什么地方?老師住...
,戴氏教育小升初補習班,初一文化課提分復習,讓孩子提前適應初中上課方式,做到學習思維的轉變。
計量單位的教學從長度單位開始,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過接觸。本單元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教學內容分四段編排,先是有關線段的知識,然后教學厘米,接著認識米,最后是實踐活動《量一量》。這樣編排出于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線段是測量長度的對象,它的有限長度是可以量的,線段的直使測量長度比較容易。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從認識線段開始。另外,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二年級(上冊)教學線,也體現圖形知識的發(fā)展。
第二,學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觸厘米的機會較多,形成1厘米的觀念,掌握以厘米為單位測量長度或畫線段的方法都比較容易。先認識厘米,然后教學米,便教利學。
第三,教學厘米和米,要用它們計量物體的長度。編排實踐活動《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發(fā)展動手實踐的能力。
1. 認識線段要體會它的特點。
直是線段的特征之一。第48頁例題中一根線放在桌上是彎曲的,用手捏住線的兩端拉緊,它就直了。聯系這些現象與活動,教材指出: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在首次引出線段的時候,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線段是直的,也感受線段是有端點的,長度是有限的。接著畫出線段的圖形,形象地表示出線段是直的,是有端點的。由于線段具有直的特點,所以畫線段要沿直尺的邊,或者用有直邊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題在四個圖形中看出哪些是線段,要根據直的特征作出判斷,從而加強對這個特征的認識。
每條線段都有確定的長度,是可以比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折痕是一段直的線,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再要求學生分別折出比這條折痕長些的和短些的折痕。通過折和比,體會每條線段都有長度,而且長短不同,可以比較。
許多物體的邊、許多圖形的邊都是直的,都有兩個端點,有確定的長度。把這些邊抽象地看成線段,是數學化的表現。
想想做做第3~5題都是在兩點之間畫線段。第3題只給出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線段。第4題給出三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能畫出3條。第5題給出四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出6條。這些題一方面能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另一方面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長度最短等知識作了滲透。另外,從第3題到第5題,問題的挑戰(zhàn)性逐漸增加,能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2. 教學厘米,要通過多種活動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具體的測量中去。
第50頁例題量課桌的長,這時還沒有教學長度單位,還不會用尺量長度。因此,鼓勵學生選用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度量。由于各人選擇的工具長短不一,導致度量結果的表達不一致。設計這項活動有兩個目的: 一是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確定的、一致的結果,從而導出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尺。
認識厘米在直尺上進行,因為直尺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學習用具,上面有厘米。通過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長;用手指在尺上比畫1厘米,體會它的長度;聯想長大約1厘米的物體,把1厘米的長度保存在記憶中。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反復感受1厘米的實際長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厘米的長度觀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長度,能增強1厘米的觀念,也為量長度和畫線段作準備。因為2厘米(或5厘米)是2個(或5個)1厘米連起來的長度,量物體的長是看這個長度里面有幾個1厘米,畫若干厘米長的線段是連續(xù)畫出若干個1厘米長。這樣,在認識幾厘米的過程中,加強了對1厘米的體驗。估計長度的時候,如果估計它里面大約有多少個1厘米,不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3. 教學米,要通過多條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頁例題教學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體會1米。第一個層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長度是1米。再通過操作體會1米的長度,如1米大約有5枝鉛筆那么長、大約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長度、大約是一張課桌的長這些操作,有時把米尺橫放著體會,有時豎直著體會,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實際長度。第二個層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僅教學了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還通過100個1厘米的長是1米,間接地體驗1米的長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里的8米○8厘米的時候,由于認數范圍還在100以內,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與8厘米比長短,應該從1米比1厘米長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長得多。第三個層次是用雙臂比畫1米大約有多長,通過動作把對1米的感受表達出來;尋找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應用于日常生活,進一步認識米。
能不能在簡單的情境中正確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觀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頁第3題在量出身高中1米長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夠1米,可以用厘米作單位,能進一步體會米和厘米在實際測量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第4題為4個物體的長度選擇適宜的單位,如床長2()??梢韵认胍幌爰依锏拇?,由此選擇米作單位。還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單位,那么長2厘米的床還能讓人睡覺嗎?引導學生開展這些形象思維,使米與厘米的長度觀念得到鞏固。
4. 掌握長度單位,要用于實際測量。
在認識厘米的教材里,教學用尺量長度的方法,第51頁第一道例題用圖畫作出示范。還設計了想想做做第1題,只有中間那幅圖的量法是對的,另兩幅圖里的量法都不正確。通過辨別與判斷,進一步明白用尺量長度的時候,應該把尺的邊和物體的邊靠近著平行擺放,而且尺的0刻度線要對齊物體邊的一端。接著通過第2題量線段長度和第6題畫7厘米長的線段,學會正確地使用直尺。在認識米的教材里,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長、量教室門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實踐活動《量一量》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長度觀念,培養(yǎng)測量技能,在編排上有四個特點: 一是認識卷尺和選擇測量工具。在量相當長的距離的時候,如量籃球場的邊長,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這就需要卷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長,以及量肩寬、腰圍、褲長、袖長的時候,提出各用什么尺比較合適的問題,引導從實際出發(fā)選用測量工具,并通過測量獲得體驗。二是培養(yǎng)量長度的技能。用學生尺分別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四條邊的長度,把上、下,左、右各邊的長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體會長方形邊的特點。用適當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寬、腰圍等,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三是繼續(xù)開展以前進行的活動,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曾經折過長方形紙,把折痕看成線段,并直觀比較幾條折痕的長短。現在再折長方形紙,還要折出最長的折痕,量出長度,從而體會線段的長短不僅可以通過觀察,還可以通過測量進行比較。四是滲透步測。步測是估計長度的一種方法,在不要求精確結果的時候經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約是幾米。再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數數步數,量量長度。在數出從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數以后,如果根據10步走的米數,估計籃球場邊的長度,就有了步測的意思。這里主要是讓學生用卷尺量長度,步測僅是滲透。
估計較短線段或較短物體的長度是一種能力,教材十分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51~52頁想想做做里有細致的安排。第3題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紅色線段長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長8厘米少一些以后,指出它們都是大約長8厘米,初步體會大約的含義。第4題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寬和食指長,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數,需要說成大約多少厘米,從而了解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第5題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量出實際長度進行對照,這里并不要求學生估計得怎么準確,而是體驗估計長度的方法。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厘米和米】相關文章: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法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 使學生體會生活里處處有數學,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3.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主動參與的意識,體驗與同學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小朋友,你的家在什么地方?老師住在新華園3幢304號,你也會像這樣介紹你住在什么地方嗎?
學生匯報。
一、 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談話,我們知道像老師的家和小朋友們的家都有它所處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怎樣確定物體的位置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二、 在生活中學習
1. 認識第幾排第幾個。
(1)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慌笥选?/p>
(播放課件。小猴說:大家好,你們想去參觀動物學校嗎?配音:動物學校里有好多的小動物。小兔介紹:大家好,我是小兔。小熊介紹:Hello,我是小熊。小獅子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獅子。配音:小動物們早操的時間到了。小動物們一排一排地排好。)
(2) 初步明確確定位置的方法。
(播放課件。小猴說:我在第1排第1個。小熊說:我在第2排第3個。)
根據小動物說的話,你認為哪兒是第一排?哪兒是第二排?你來指一指。
看大屏幕,一起來數一數。(課件每排分別閃爍)在這里,我們約定:數第幾排時從前往后數,數第幾個時從左往右數。
(3) 回答。
請小朋友們認真聽,看誰能回答小動物的問題。
小貓和小獅子分別提問:我站在第幾排第幾個?
指名回答。
(4) 說一說。
這里有你喜歡的小動物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跟同桌說一說。
請一組小朋友上來邊指邊說,其余小朋友做裁判。
如我喜歡的動物在第1排第5個,是小兔。說對了,其他小朋友邊拍手邊說對對對,請上位。
(5) 猜一猜。
① 現在請一個小朋友用第幾排第幾個說一個位置,讓大家猜這個位置上的小動物是誰。
教學內容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2.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學具準備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教學過程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不同?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
如我喜歡的小動物在第4排第5個。大家猜小狗。
② 老師喜歡的小動物在第1排第3個,是誰?其他小動物分別在第幾排第幾個?
③ 歸納: 剛才我們用第幾排第幾個確定了小動物的位置。(板書:第幾排第幾個)
2. 認識第幾組第幾個。
(1) 認識各組。
我們把最左邊的這一組看做第1組。
教師指第2組,提問: 這是第幾組?
第4組的小朋友,跟老師揮揮手。
第7組的小朋友,起立。
第8組的小朋友,你們在哪里?
(2) 練習。
① 知道自己坐在第幾組第幾個嗎?
先指名說,再提問: 你是怎么數的?
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
② 我們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
第1組第3個在哪里?大家拍手: 快,快,快!第1組第3個。小朋友起來揮手說: 第1組第3個在這里。
第6組第3個在哪里?大家拍手: 快,快,快!第6組第3個。小朋友起來揮手說: 第6組第3個在這里。
③ 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用眼睛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坐在第幾組第幾個?
④ 小朋友發(fā)言積極,表現真棒!老師想和你們交朋友,我想和第2組第4個小朋友交朋友。(相應位置的小朋友走上臺前和老師握手)
我還想和第6組第4個小朋友交朋友
(3) 找座位游戲。
剛才我們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了位置。(板書:第幾組第幾個)現在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座位號了吧。請拿出寫有第()組第()個的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座位號。寫好后同桌互相檢查。然后將座位號由后往前傳給老師,我將順序打亂后再重新發(fā)給你們,每人從中任意拿1張。最后請大家根據新的座位號找到新的座位。(學生活動,播放輕快的音樂)
3. 認識第幾層第幾號。
(1) 天漸漸黑了,月亮婆婆出來了。小動物已經回家休息了。(課件出示相應的畫面。小猴說:我住在第2層第3號)
提問: 誰知道小猴的家在哪里?
其他的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第幾號呢?
(2) 動物學校來了3個小客人(課件出示: 蛇、小雞、獅子),你能幫它們安排一下房間嗎?
根據學生安排的情況,分別將3個小動物用鼠標移到相應的位置。
(3) 小動物們按照第幾層第幾號住進了自己的家。我們班有不少小朋友也是住在樓房里吧。你能告訴大家,你家住在第幾層第幾號嗎?
在介紹中,進一步明確第幾層第幾號的各種不同表達方法。
三、 在生活中應用
1. 生活中,需要確定位置的情況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2. 讓我們就到電影院看一看。(課件出示電影院座位表)
排數怎樣排的?座位號又是怎樣排的?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
小明和小紅也來看電影了,你知道小明是從哪個門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紅呢?
你能幫他們找到座位嗎?請你上來找一找。
小亮和小青,一個是2排6座,一個是2排5座,他們的座位在一起嗎?
3. 擺圖形。
我們來做一個擺圖形的游戲。同桌合作完成,從課桌里拿出一張方格紙,以及信封里的5個圖片。
今 第2排 第2個
天 第3排 第3個
真 第4排 第4個
開 第5排 第5個
心 第6排 第6個
看方格紙,從下往上數,分別是第1排、第2排,一直到第7排。從左往右數,分別是第1個、第2個,一直到第7個。要求是將5個圓片按上面指定的位置貼在相應的格子里。
你們在圖中發(fā)現了什么?(一句話:今天真開心?。?/p>
四、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確定位置?
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確定位置,只要你留心觀察,你就會有所發(fā)現。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確定位置】相關文章:
,
成都小學生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哪家好
戴氏教育小中高課外輔導培訓,專注文化課補習培訓30年,針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教導,從基礎上矯正學習能力,為以后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88~89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知道1時=60分。2.使學生初步建立1時、1分的長短觀念,養(yǎng)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談...
戴氏教育小升初補習班,初一文化課提分復習,讓孩子提前適應初中上課方式,做到學習思維的轉變。